新闻资讯 / NEWS

新闻资讯

首页标题    行业资讯    疫情下鲁企转产防疫物资全产业链,下月济南口罩日产量将增至百万只

疫情下鲁企转产防疫物资全产业链,下月济南口罩日产量将增至百万只

创建时间:2020-02-17 09:35
浏览量:0

如果没有这场疫情,郝大伟应该大年初八返回岗位,继续忙于水处理设备安装调试。但事实是,他大年初三就已回到单位,持续电解次氯酸钠消毒液至今,并分装赠送给周边单位。

郝大伟在山东新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电解次氯酸钠消毒液

像郝大伟一样提前回到工作岗位转产防疫消杀用品的工人,据不完全统计,山东省有上千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产生以来,口罩、防护服、护目镜、消毒液等防疫物资紧缺,相关部门发出转产扩产防疫应急物资的号召。面对特殊的“战时”需求,利用原本的产业基础,山东一批企业转产、扩产防疫物资,转产主要方向是口罩、防护服和消毒液等。

截至目前,济南已有多家企业转产新增口罩生产线,还有企业转产生产消杀用品,预计下个月济南口罩日产量将增加至百万只。这些,是企业在一定程度的原材料和设备制约下的担当,新时报记者采访中,几乎所有的转产企业均表示,他们不为经济利益,而是为承担社会责任。

下个月济南口罩日产量将达百万只

2月9日晚,中顺洁柔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中顺洁柔(云浮)纸业有限公司拟开展生产、销售医用口罩业务。当天,山东永芳日用品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中,新增医用口罩生产项目。

13日下午,山东永芳日用品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波接受新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已拿到生产医用口罩所需的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我们有十万级无尘生产车间,具备生产医用口罩的条件,也有大量进口无纺布等医用口罩生产原料。”李波说,他们订购了4条生产线,按照计划,2月底将到货第一条生产线,另外3条生产线将于3月到货,“我们想尽最大努力,尽早开工生产口罩。”

山东永芳日用品公司是江北最大的卫生巾等卫生用品生产企业,其股东是东顺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东顺集团旗下品牌“顺清柔”有较高知名度。

4条生产线全部开工后,位于槐荫区美里湖的山东永芳日用品公司可日产20余万只医用外科口罩。

不仅是造纸行业转产口罩,济南的纺织企业也开始转产口罩。济南元首针织股份有限公司之前生产白色、平面、三层的针织布口罩,是利用罗纹针织面料形成的附加产业。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元首针织股份有限公司在现有针织设备的基础上,迅速进行研究设计,改造出适合鼻梁条,生产带过滤滤片的立体剪裁口罩。

元首针织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生产的是民用防护口罩,外层梭织布,中间一片滤芯,内层是抗菌布,口罩配有鼻梁条和耳带。按一个车间生产能力,该公司每天可生产两千个左右立体防护的口罩。同时生产的三层针织布口罩,也有不少企业订购。

17日,济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场供应管理组处长杨波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在民用口罩生产方面,天桥区一家医疗器械企业,仅用不到一周时间转产口罩,目前产能是每天4万只;另外,槐荫区、莱芜区也有多家企业在转产口罩。部分原本就生产口罩的企业,近期增加了口罩产能。

位于莱芜区的山东鸿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承木(以下简称“鸿运”)组织工人生产民用防护口罩的同时,加紧安排人手装修新的无菌车间,他准备升级生产医用口罩。

“我们主业是做铺地材料,口罩生产只是经营项目之一。疫情来了,最初赠送口罩,想到能派上用场,挣不挣钱无所谓,就开始满负荷生产了。年初二至今,日产1万只,已供应20多万只。”刘承木说,疫情之前,公司口罩不是满负荷生产。

再有十多天,他们新装修的1000多平方米的无菌车间即将完工,两条自动化口罩生产线已采购。在车间装修的同时,他们正加紧申办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医疗器械产品生产许可证。

刘承木说,如果相关证件顺利办下来,新车间预计2月底就能投产,可日产10万只医用口罩,这些口罩将采用与工程院院士研发的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材料。至于工人,“我们可以把铺地材料先停下来,满足抗击疫情的需要。”刘承木说。

春节前,1月22日,圣泉集团开足马力生产KN95口罩。五六十名工人三班倒,两条生产线24小时运转,每天生产2.5-3万只口罩。圣泉集团的口罩是石墨烯下游产品,疫情发生前产量不是很大。公开报道显示,疫情发生前,圣泉集团只开一条口罩生产线,10多名工人,口罩产量约5000-10000只。

近期,圣泉集团相关负责人接受新时报采访时透露,他们打算增加一次性口罩生产线,全力提高产能。圣泉集团筹划利用现有设备和车间生产一次性隔离服,已通过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备案。

2月15日,山东德迈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又传出振奋人心的消息,为应对疫情,紧急成立了山东华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并订购12条口罩生产线。按照该公司计划,2月23日正式投产使用前两条口罩生产线,3月5日12条口罩生产线全部到货并调试运行。所有生产线全部投产后,将日产140万只口罩。

转产的消毒液大都捐赠了

疫情发生后,紧缺的不止是口罩和防护服,还有消毒液和酒精。1月27日,大年初三,郝大伟返回他在山东新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的工作岗位,临时组装了一台次氯酸钠发生器,可生产与84消毒液成分相同的次氯酸钠溶液。高新区为新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开通绿色通道,2月5日上午9时,企业拿到《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

新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主营水处理消毒设备,该公司常务副总邵淑梅介绍,之前主要销售安装相关设备,从未生产过消毒液。

郝大伟在山东新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电解次氯酸钠消毒液

2月14日,新时报记者在生产车间看到,郝大伟将食盐放入容器,经电解后,另外两名工作人员负责灌装到25KG的大桶里。邵淑梅说,公司近期花10000多元购置了一批25公斤容量的大桶,灌满捐赠出去后,多数都能被送回用于继续灌装。

邵淑梅说,8小时能生产3吨次氯酸钠溶液,公司通常按预约的需求量开工生产。13日,公司生产了1吨多次氯酸钠消毒液。每吨的成本大约1000多元。

截至发稿,新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生产出的二三十吨次氯酸钠消毒液,主要以捐赠给了周边的单位、社区和医院,目前少量销售的消毒液,以每公斤1元的成本价出售。“最近外地打来电话咨询预约的多了,我们可能会增加产量。”

在一些相关行业的微信群里,邵淑梅发现最近济南市有不少企业想要在营业执照上增项消毒液业务。

2月14日,济南公布了9家生产消杀用品企业的联系方式。新时报记者查询发现,其中部分企业之前没有生产消杀用品的业务。

山东百脉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1月底就开始生产75%酒精,并将1000斤赠送给章丘区刁镇。很多市民专程到百脉泉展销厅购买酒精,该公司工作人员证实,75%浓度的酒精可消毒,规格分5斤装和10斤装,7.8元每斤。

公开报道显示,济南趵突泉酿酒有限责任公司也捐赠了3吨“75度医用酒精”。

鲁企转产几乎涵盖防疫物资全产业链

省内的纺织和化工企业也利用原本的产业基础,临时转产防疫用品。

2月8日,老牌印染龙头滨州国企华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纺”)宣布将建口罩与防护服生产线。据悉,华纺主营业务为印染、家纺等,主导产品出口比重80%以上,年主营收入32亿元。

接受新时报采访时,华纺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疫情发生后,针对防护口罩紧缺的情况,工人年初五即复工,通过调整生产计划和产品结构,迅速调试60台缝制装备投入生产,90多人纯手工生产民用防护口罩。

关于转产口罩和防护服,该负责人表示,公司将投资1200万元在华纺工业园区内建设1500平方米的无菌车间,目前他们正在采购设备。此前他们一直生产护士服,出口美国,此次新上医用口罩和防护服生产线,属于产业链的延伸。预计4月底前新厂房将完成建设投产,设计产能日产口罩5万只,防护服日产1000件。

据了解,华纺股份上述投资项目已在滨州市发改委立项批准,尚需山东省药监局批准。

无独有偶,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山东向尚服饰文化有限公司也开始转产隔离衣,之前主营运动等品类服装。2月10日,紧急采购面料、改造生产线之后,山东向尚服饰文化有限公司开始转产防护服和隔离衣,该公司负责人张红梅介绍,日产1000件隔离衣。

青岛即发集团是全国大型纺织服装企业和发饰品生产出口基地。疫情发生后,即发集团将服装生产线转变为防疫工作需要的口罩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目前,有200多名复工的工人在服装生产车间制作口罩和隔离衣,8条生产线可日产口罩6万只,2条隔离衣生产线日产隔离衣1000套。

新时报记者从山东省工信厅获悉,不少鲁企纷纷转产应急物资生产。烟台市舒朗服装公司依托服装加工优势临时转产防护服,目前已获批医用非无菌防护服生产资质,样品送检合格后即可正式投入生产。威海市威高集团目前已试产医用一次性防护服,迪尚集团仅用24小时就实现从注册新公司到样品生产。

口罩、消毒液、防护服、隔离衣……鲁企转产防疫物资,几乎涵盖了全产业链条。

原材料和设备制约下的转产担当

企业转产或扩产,或多或少受到设备、原材料和资金的制约。

山东永芳日用品有限公司不缺原材料无纺布,但他们订购的生产线,最快的一条2月底到货,另外3条要等到3月,“现在设备紧缺。”

近期计划增加一次性口罩生产线,但购买需耗费较长时间,圣泉集团正在设法寻找二手设备或采用租赁设备的模式。

为解决口罩机设备紧缺的问题,济南第一机床有限公司紧急调整了生产研发计划,近日推出了全自动高效口罩生产线,每小时可生产口罩6000-8000只。该公司销售人员介绍,现在已接到不少订购电话,但没有现货,货期约40天。

采访中,圣泉集团表示生产口罩所需原材料鼻梁条和耳带紧缺,“物流运输和原材料采购都有困难。”

后期能否继续增加隔离衣产能,山东向尚服饰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红梅说,还要看原材料,“生产隔离衣需要的原材料有点紧张。”

还有的企业即将为资金担忧。邵淑梅说,目前还有部分食盐库存,但由于相关企业没有开工、暂时不能回款,若继续生产次氯酸钠消毒液,预计资金只能坚持一两个月时间。

相关部门已经注意到企业的需求和所面临的困难。2月14日,山东省副省长凌文带队到威海市调研了解威高集团、迪尚医疗科技、云龙集团等企业临时转产医用防护服的进展情况,要求威海市和省市工信部门全力解决企业生产设备短缺、原材料供应不畅、熟练工人不足等困难,并现场会商联研防护服压条工艺改进办法,督促企业进一步加快转产,尽快提升生产能力,更好保障国家调拨和省内所需。

“做贡献”的转产,疫情之后如何再转产?

面对市场刚需和政府政策推动,山东转产扩产应急物资生产的企业正不断增多。疫情只是暂时的,疫情结束后,这些“井喷”的产能将如何释放?

山东永芳日用品有限公司考虑到了未来口罩生产线闲置的可能。“转产口罩并不是为了经济效益,而是我们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刘承木告诉新时报记者,目前生产的产品主要是政府调拨,扩大产能过程中,采购设备、装修无菌车间等需投入近200万元。几天前,他们与漱玉平民大药房签约,下一步生产的口罩将主要为其供应。

他算了笔账,日产10万只,如果顺利销售,年产值在四五千万元。而去年这家企业产值在1300多万。照此计算,口罩产能扩大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大的增长点。

不过,卖不掉的风险刘承木也想到了,“疫情过去,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要口罩。有消息说,疫情过后医疗器械物资政府要收储,但是否收储现在还不知道。不管收不收储,我们既然决定要满足市场需要,有这个风险也投资。除了责任,我们有技术、场地、人员,只要产品经过检验,生产不是问题。”刘承木说。

华纺在公告中表示,预计将取得较好的投资利润率,进一步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有利于提升公司长期的盈利能力,提高股东价值。谈及市场,“主打市场国内国外兼有,目前尚未与医用零售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对于疫情过后市场需求的变化,我们暂时还未考虑这个问题。”华纺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

郝大伟组装好的次氯酸钠发生器,主要部件是实验室用的一台设备。“组装用的零部件都是进口的,整套设备价值二三十万元,等疫情结束,这台设备没法销售,零件只能拆下来自用。”邵淑梅没有核算过设备损耗成本,但他们没有长期转产消毒液的打算,疫情结束后,他们还将专注原本的业务。

早在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3部委已下发《关于发挥政府储备作用支持应对疫情紧缺物资增产增供的通知》,明确提出,对《产品目录》中企业多生产的重点医疗防护物资,全部由政府兜底采购收储。特别是要增加应对公共卫生事件重要物资的政府储备规模。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支持企业对扩大的产能适时转产,推动产品生产由《产品目录》类型向市场需求量大的其他类型、标准或型号转变,在满足重点医疗物资需要的同时向满足工业或消费需要转变,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对转型生产企业保留适当产能,鼓励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研究出台在一定期限内予以相应支持的政策措施。

德迈国际产业集团投资3750万元引入的12条口罩生产线,未来将如何利用?“目前还没考虑那么远,只是想响应号召、利用企业资源,为现在抗击疫情做出贡献。以后可能会生产劳保用品、儿童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新成立的医疗器械公司也可以生产核磁共振等医疗设备。”施乾平说。

(转自:新时报)

原文链接:

https://detail.jinantimes.com.cn/c-userportal/news/detail?newsId=Xe131d8f85f064fd8989677902b390abc&uid=364485&isShare=1